在朝鲜停战和志愿军回国问题上,中朝双方为何屡现分歧?

恩博娱乐

你的位置:恩博娱乐 > 最新动态 > 在朝鲜停战和志愿军回国问题上,中朝双方为何屡现分歧?
在朝鲜停战和志愿军回国问题上,中朝双方为何屡现分歧?
发布日期:2024-09-09 08:35    点击次数:82

作者:桅杆

抗美援朝取得重大成果,也付出了重大代价。当停战时机日趋成熟时,中、苏、美都愿意坐下来谈判,但朝鲜不愿意,韩国也不愿意(一直不愿意)。后来因谈判条件争执,中国坚持立场时,朝鲜又想尽快停战。

在志愿军回国问题上,中、苏、朝三方也有分歧。当然,形势不同、利益不同,有分歧是正常的,怎么解决分歧,是一门艺术。

一、以打促谈,是中国的既定政策

由于中美两国实力悬殊,中央在1950年10月决策出兵援朝时,就本着“不扩大”原则,期望把战场控制在朝鲜半岛范围内,以防止战火烧到本土。由此确立了“以打促谈、最终通过谈判解决半岛问题”这一军事政治相结合的参战策略。

但是,战场上从来就是以实力说话、以胜负说话,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,在谈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。所以,谈的前提是打,是战而胜之。志愿军入朝后,经过5次战役、7个多月的较量,基本上摸清对方的底牌。战前极度轻视中国军队的美军,领教了志愿军超强的战斗韧劲,开始意识到“取胜无望”。

志愿军的英勇奋战,为“谈判解决半岛问题”创造了条件。为此,中国决定边谈边打。

1951年6月23日,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建议朝鲜交战双方谈判停火与休战。25日,中国以《人民日报》社论的形式、美国以总统杜鲁门发表政策演说的形式,同时表态支持马立克的建议。30日,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通过广播,正式提出双方举行停战谈判。7月1日,彭德怀和金日成联合发表声明,赞成与李奇微进行停战谈判的提议。

二、中国要停战,朝鲜不愿停战

1951年7月10日,双方首次会议在开城来凤庄举行,历时2年的朝鲜停战谈判拉开序幕。中方对谈判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,但朝鲜方面对于停战谈判却存有极大的戒心。金日成甚至认为,这是“中国力图达到停战和摆脱援助朝鲜这一负担最明显的表示”。

在谈判过程中,朝鲜方面又觉得中国让步过多。1951年7月27日,毛主席致电金日成:“如果美国坚持以现有前线作为分界线的话,中国认为可以向美国人做出让步。”

这个时候的前线,有很大一部分在三八线北。这就意味着北朝鲜发动了战争,却要失去三八线以北的一些土地。这样,在政治上就无法交待。金日成对此无法接受,表示了极大的不满,立即回复说:“这种让步是不可能的,因为这意味着对朝鲜严重的政治打击。”

当时的苏联驻朝大使注意到:朝鲜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明显地冷淡了,也更加坚定了依靠苏联的方针。此时,中方希望尽早结束战争,而朝鲜方面不愿意接受“过多让步”下的停战。中朝争执不下,是停战谈判迟迟没有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三、中朝对停战的态度发生逆转

然而,中朝双方对谈判停战的态度,不久便走到了各自的反面。

1952年下半年,当停战谈判因战俘问题陷入僵局时,中方坚持战俘必须全部遣返的主张,否则就继续打下去。

毛主席在给金日成的电报中说:“在敌人狂轰滥炸的军事压力面前,接受其挑拨性和引诱性而并非真正让步的方案,对中朝方面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极为不利的。”

而北朝鲜却希望接受美国的停战条件。金日成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抱怨说:“敌方轰炸给朝鲜的城市和平民带来了极大损失。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拒绝接受敌方的条件。”

金日成甚至认为中国志愿军的大多数战俘以前都是蒋介石军队的人,在政治上不可靠,所以“为了他们去斗争没有特别的意义”。

双方陷入巨大的矛盾之中。对中朝双方的分歧,斯大林出于在朝鲜战场继续拖住美国等因素考虑,复电金日成,支持中国的主张,表示:“中国同志在谈判中所持的立场是完全正确的。”此时,中国不愿意接受有失尊严的停战条件,北朝鲜则因为每天都在承受巨大损失而希望尽早结束战争。

四、斯大林去世是停战的重要原因

在停战问题上,作为盟友的中、朝、苏各方,利益取向明显不一致,分歧和矛盾也是巨大:毛主席着眼于东北亚安全、国家尊严以及战场形势等因素,战争继续拖下去对美国不利,对中朝方面有利;金日成考虑的是北朝鲜的实际利益,是要避免眼前的损失;而斯大林从苏联与美国对抗的全球战略出发,继续战争对苏联有利,所以屡次支持了中国的主张。

可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以后,苏联领导层一来陷入内部权力争斗,二来缺乏斯大林那样的战略眼光,其对外政策及战争方针发生了重大改变,对朝鲜停战谈判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,加之美国在战俘问题上也做了一些让步。

在这个背景下,中国也同意停战。1953年7月27日,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方、联合国军一方(南朝鲜方面没有签字),在板门店签订了《朝鲜停战协定》及其附件。

当时,志愿军已经换装了苏式装备,武器技术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改善,三八线上的防御工事也日臻完备,战争形势已经明显对中朝联军有利。按彭总的话说:“当时我方战场组织刚告就绪,未充分利用它给敌人以更大打击,似有一些可惜。”

可以设想:如果当时斯大林没有去世,抗美援朝战争肯定还会打一段时间,直到战俘问题得到妥善解决。当然,历史无从假设,不说也罢。

五、北朝鲜无情打击延安派

1953年7月27日,《朝鲜停战协定》及其附件在板门店签字,朝鲜战争停战(只是停战,没有结束)。

停战后,为了对抗留驻在朝鲜半岛的美军,数十万志愿军(到1956年仍有25万)继续驻扎在朝鲜。这让金日成和北朝鲜感觉很不自在。战后,由于北朝鲜在重建政策上出现偏差,经济等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。

这在北朝鲜党内部引发了强烈不满,一些干部引用苏联和中国的经验,批评北朝鲜高层所犯的错误。这使金日成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战。

1956年,苏共20大对斯大林的“个人崇拜”进行批判。北朝鲜党内对金日成的批评借机升级。

当时朝鲜党内大体有金派、亲苏派(有苏联背景)和延安派(从中国回去的,多数曾是八路军或新四军干部)等派系。对金批评最激烈的,是延安派。

为了稳固地位,金日成极力拉拢亲苏派,打压持有异议的党内高级干部,重点对延安派进行“无情打击”。对此,一些延安派高级干部(如贸易相、平壤市委书记、驻苏大使等)纷纷逃往中国。

金日成就向中国要人。这引起了毛主席的严重不满,直接指责金日成“搞斯大林的肃反那一套,在干部问题上敌我不分,犯了路线错误,一句反对的话都听不得,谁反对就杀谁,党内充满恐怖情绪”。

对此,毛主席还让米高扬陪同彭德怀专程去平壤,要求朝鲜劳动党撤销针对和打击延安派的八月全会决议。对此,金日成提出的条件是“中国把志愿军撤了”。但被毛主席拒绝,并迫使金日成承认了错误。

六、金日成想方设法要赶走志愿军

这也加深了金日成对中国和志愿军的不满,中朝关系迅速转冷。

顺便说一句:朝鲜党内的延安派大多是军事干部出身,性情耿直,不善权术,不大会玩政治,最终在政治斗争中一败涂地。留在朝鲜的延安派,如金斗奉、崔昌益、金雄、朴一禹、方虎山等,在志愿军撤离后都被整得很惨。

金日成不满中国“干涉”北朝鲜内部事务,想方设法要摆脱中国的控制,尤其忌惮志愿军长期驻扎。金日成甚至不顾原则,想出歪招,要借助联合国的名义赶走志愿军:1956年11月,北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备忘录,提出让联合国出面协助,解决外国在朝鲜的驻军问题。

中国回电北朝鲜指出:“联合国事实上和法律上都是参战的一方,而且联合国只承认南朝鲜政府,故没有资格出面协调。”

毛主席在11月30日与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中,对北朝鲜提出严厉指责:金日成要赶走志愿军,他可能要走铁托的道路,更可能走纳吉的道路。

补充说明一下:铁托是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、总统,以抵制苏联控制而著名。纳吉是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政治局委员、总理,1956年推行改革,试图摆脱苏联控制。苏联出兵干涉后,被判处绞刑。

当时中苏关系仍处于蜜月期,尤其是赫鲁晓夫因地位不稳,需要得到中国的支持。所以,苏联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也支持中国,认为“志愿军继续驻扎在朝鲜,不论是从朝鲜人民利益,还是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利益的观点看,都是必要的”。

七、志愿军使命已经基本完成

对此,金日成对志愿军驻扎在北朝鲜,虽耿耿于怀却无可奈何,中朝关系逐步恶化。为了制衡中国,朝鲜领导人开始向莫斯科大献殷勤。金日成当时甚至说:“除了巩固与苏联的联系和友谊,朝鲜没有也不会有其他的政治路线。”

到了1957年以后,中苏关系出现一些微妙变化,逐渐出现一些争执。中国为了寻求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,对北朝鲜的态度开始转变,主动采取一些改善关系的措施。同时,由于国际形势变化,中国对志愿军驻朝的态度也发生变化。

1957年11月,毛主席率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。在此期间,毛主席与金日成谈话时,提到志愿军撤离问题,称“鉴于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,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,可以全部撤出朝鲜了”。

金日成听后大喜过望,当即就表示同意和感谢。回国后,金日成立即召开高层会议,并于12月16日致信毛主席,表示朝鲜劳动党中央“常务委员会(对志愿军回国)一致感到满意”,并认为这“必使今后朝中两党之间之团结友谊愈臻巩固”。

双方最后商定:由朝鲜政府首先发表声明,要求外国从朝鲜半岛撤走驻军;中国政府再表示响应和支持,然后开始单方面撤军。

但美国根本就不理会北朝鲜的声明。这就是志愿军撤出朝鲜,而美军一直驻扎在南朝鲜的原因。

从1958年3月15日开始至10月26日,志愿军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回国。

实际上,中国当时撤回志愿军,还有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是减少军费开支。毕竟30万志愿军长期驻扎在朝鲜,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。可以佐证的是:1958年4月,中央以第一批回国的志愿军第19兵团部、工程兵指挥部和后勤2分部等部队为基础,组建了特种工程指挥部,直接开往大西北,建设核试验基地。

(本文作者:桅杆,公众号“走进历史深处”,“这才是战争”加盟作者。未经作者本人及“这才是战争”允许,不得转载,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。

编者简介:王正兴,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,曾在步兵分队、司令部、后勤部等单位任职,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,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。其著作《这才是战争》于2014年5月、6月,凤凰卫视“开卷八分钟”栏目分两期推荐。他的公众号名亦为“这才是战争”,欢迎关注)

发布于:重庆市

Powered by 恩博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